一疋宁无好东绢,凭谁画此碧玲珑?的解释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竹

宋·范成大

一疋宁无好东绢,凭谁画此碧玲珑?

萧梢寒影拂窗月,窈窕虚心伴竹风。

莫道此君无傲骨,从来劲节耐霜冬。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通。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擅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难道找不到一匹上好的东绢吗?谁能画出这碧绿剔透的竹子?竹子那萧瑟的寒影轻轻拂过窗前的月光,它窈窕多姿,内心空虚却伴随着清风摇曳,不要说竹子没有高傲的品格,它历来以坚韧的节操忍受着霜雪的侵袭,度过寒冷的冬天,什么时候我能回到青山之外,那里月光洒满,松风阵阵,小路自然通向远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首句设问,引出画竹的主题;次句描写竹子的形态之美;三、四句通过“寒影拂窗月”和“虚心伴竹风”进一步刻画竹子的特性;五、六句则直接赞美竹子的傲骨和劲节;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画竹为题,实则借竹言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竹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竹子之中,特别是“一疋宁无好东绢,凭谁画此碧玲珑?”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画竹艺术的赞赏,又隐含了对高洁之士的渴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退居生活中,他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题画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画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赞美竹子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