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其二
断碑零落莓苔遍,幽涧淙潺略彴通。
桑叶逢春空满树,桃花历乱正开红。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其二)
断折的碑石零落散布在莓苔上,幽深的山涧流水淙淙,只有一条小桥通向那幽邃的静处,桑树逢春枝叶繁茂,满树碧绿,桃花盛开,乱纷纷的,红艳艳的。
释义
“断碑零落莓苔遍,幽涧淙潺略彴通”这两句诗描绘了山西村古老而幽静的自然景象,断碑零落,莓苔遍布,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痕迹;而幽涧淙潺,略彴(小桥)相通,则又增添了几分静谧和清幽,桑叶逢春而茂盛,桃花历乱而红艳,进一步渲染了山西村的美丽和生机。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西村的自然风光和古朴风貌,诗人通过断碑、莓苔、幽涧、小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桑叶和桃花的描绘又增添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这种动静结合、古今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清新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陆游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写了这首《游山西村》,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乾道二年(1166),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作者心情极为复杂微妙的时刻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