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宋·陆游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似玉秋菰殊未老,如云宿麦不须占。
寒天日暮苍江远,野寺钟声客路愁。
谁遣孤舟趁长浪,暂将心事付东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陆游并未写过名为《野田黄鹤楼》的诗,但以下分析基于题目要求及所给关键词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秋天的菰米如玉般洁白且尚未老去,田间的冬小麦如云密布,无需占卜便知丰收在望。
寒冷的天空下,日暮时分苍江显得格外遥远,野外的寺庙传来钟声,让旅途中的我愁绪满怀。
是谁让我乘着这孤舟追逐长浪,暂且将心中的烦恼与思绪都付与东流之水。
释义
诗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空旷与昔日仙人的传说,引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描绘,如秋菰的洁白如玉、宿麦的繁茂如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寒天日暮、野寺钟声等意象又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愁绪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以孤舟趁浪、心事东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心事难平的感慨。
赏析
此诗以黄鹤楼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传说与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似玉秋菰殊未老,如云宿麦不须占”两句,以秋菰与宿麦为喻,既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又寓含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而“寒天日暮苍江远,野寺钟声客路愁”则通过寒天、日暮、苍江、野寺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愁绪与孤独,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陆游生平及诗词风格的合理想象。)
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的一次游历之中,陆游一生热爱自然,常游历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在一次游历至某地时,他登上了黄鹤楼,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想起了昔日的传说与眼前的自然美景,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野田黄鹤楼》,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