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耕读乐
朝代:宋
作者:邵雍
一生衣食财取足,百世何妨常作农。
锄雨耕云凭手力,雕龙绣虎凭心胸。
闲来采药寻幽径,兴至吟诗对晚钟。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成空。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了“先天学”,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邵雍性格安乐自适,常以诗酒自娱,其诗作多反映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译文
一生之中,只要衣食无忧,财物够用就好,何必在乎身份地位,世代为农又有何妨?耕作时,以雨水为锄,以云彩为耕,全凭双手之力;创作时,雕龙绣虎,文章锦绣,全凭心胸中的才情,闲暇时,漫步于幽静的小径,采摘草药;兴致来时,对着傍晚的钟声,吟诗抒怀,不要说这样的生活中没有乐趣,世间万事,到头来终归是一场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认为只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世代务农也是值得尊敬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耕作、创作、采药、吟诗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一生衣食财取足”开篇,直接点明了其生活态度,即追求基本的物质满足而非过度的财富积累,诗人以“百世何妨常作农”进一步强调了其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哲学,在描绘生活场景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锄雨耕云”、“雕龙绣虎”、“采药寻幽径”、“吟诗对晚钟”,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其内心的丰富与宁静,诗人以“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成空”作结,既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邵雍选择了隐居不仕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为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反映了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