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废寺
唐·刘沧
古寺荒凉掩翠微,苔蚀断碑惊世换。
钟来废寺觉城荒,风送寒潮入夜扉。
黄叶满庭秋已老,白云当户月初归。
谁怜寂寞僧归去,独坐空山听鸟飞。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风格清丽婉约,意境深远,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古老的寺庙隐藏在青翠的山色之中,显得异常荒凉,苔藓侵蚀着断裂的石碑,仿佛在诉说着世事的沧桑巨变,钟声从废弃的寺庙中传来,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荒芜,寒风携带着潮水的声音,悄悄吹进了夜晚半掩的庙门,庭院里落满了黄叶,预示着秋天的老去;白云悠悠,遮挡着门户,月亮悄悄升起,有谁会同情那寂寞离去的僧人,他独自坐在空旷的山中,聆听鸟儿的飞翔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废弃的古寺,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苔蚀断碑惊世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更迭;“钟来废寺觉城荒”则通过钟声与废寺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荒凉与古寺的孤寂,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赏析
刘沧的这首《废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古寺荒凉景象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寄托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与无奈,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沧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的诗人,刘沧可能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奈,他通过描绘这座废弃的古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与追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刘沧的《废寺》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