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全诗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幸

宋·王禹偁

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

当时一饭犹知报,况受君王雨露恩。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及第,授成武县主簿,迁大理评事、知长洲县县尉,端拱初年,任右拾遗、直史馆,后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卒于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

译文

在景德祥符年间,我作为一个出身草野的臣子,有幸在皇帝登封泰山时,远远望见皇帝车驾扬起的尘土,当时即便是受到一顿饭的恩惠,尚且知道报答,更何况我受到了君王如同雨露般深重的恩泽呢?

释义

景德祥符:指北宋真宗时期的两个年号,景德(1004-1007年)和祥符(1008-1016年)。

草野臣:自谦之词,指自己出身卑微,非朝廷显贵。

登封: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此处特指真宗封禅泰山。

属车尘:皇帝车驾后随行的车辆扬起的尘土,代指皇帝的车驾。

一饭犹知报: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早年贫困,曾受漂母一饭之恩,后韩信封王,以千金报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深厚感激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和身份,以“草野臣”自谦,突出了自己出身卑微却能受到皇帝恩泽的幸运,次句通过“登封曾望属车尘”的描写,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具象化,展现了诗人对皇帝封禅大典的深刻印象,后两句则运用典故,以“一饭犹知报”来比喻自己对君王恩泽的感激,表达了诗人愿为朝廷尽忠职守、报答君恩的决心,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王禹偁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的文学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禹偁仕途较为顺畅的时期,当时他受到朝廷重用,对君王充满感激之情,在北宋真宗时期,封禅泰山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大典,王禹偁作为朝廷官员,有幸参与或见证了这一盛事,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王禹偁表达了自己对君王的忠诚与感激,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士大夫形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