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濛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出自哪首诗?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宋·赵师秀

山色空濛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

深林曲径人稀到,惟有幽禽自在啼。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译文

山色在空濛的雨雾中显得更加朦胧,细雨绵绵,轻柔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雨点的存在,我在微醺中漫步,竟然没有感觉到身上的蓑衣已经被细雨打湿,深入山林,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这里人迹罕至,显得格外幽静,只有那些自在啼鸣的鸟儿,在这幽静的林间自由歌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时遇到细雨的情景,山色在雨雾中显得更加朦胧美丽,诗人因沉醉于这美景而忘却了身上的蓑衣已被雨水打湿,他深入山林,发现这里人迹罕至,只有鸟儿在自由自在地歌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雨景的朦胧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首句“山色空濛雨点微”通过“空濛”和“微”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雨中山色的朦胧与雨点的轻柔,次句“醉中不觉湿蓑衣”则通过诗人的醉态,表现出他对这美景的沉醉与忘我,后两句“深林曲径人稀到,惟有幽禽自在啼”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鸟儿的自在,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并没有过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田园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中漫步时遇到细雨所写,在雨中漫步的他,被山色的朦胧美和鸟儿的自在啼鸣所吸引,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师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