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抒怀
唐·杜牧
长明灯下三更雨,旦过寮前万里身。
孤馆梦回人语寂,满庭花落月华新。
江湖渺渺情难寄,天地悠悠恨易陈。
欲问归期何处是,西风瑟瑟动寒林。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名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长明灯在深夜的雨中闪烁,黎明时分我已身在远方的客栈前。
孤独的旅馆中醒来,人声已寂,满院落花映衬着新升的月光。
江湖广阔,情感难以寄托;天地悠悠,心中的怨恨却容易诉说。
想问归期在何方,只见西风吹动寒林,瑟瑟作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长明灯下三更雨,旦过寮前万里身”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诗人深夜未眠,黎明即行的漂泊生涯,颔联“孤馆梦回人语寂,满庭花落月华新”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以及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颈联“江湖渺渺情难寄,天地悠悠恨易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无奈,尾联“欲问归期何处是,西风瑟瑟动寒林”则以问句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既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四处漂泊,在旅途中,诗人深感孤独与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旅夜抒怀》,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牧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