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自励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神凝气劲中自足,不待晴日相鸣呼。
心交不语胜千语,身病多闲得五书。
窗下日长宜静读,楼头风细好闲居。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故吾。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心神凝聚,气力充沛,内心自然满足,无需等待晴朗的日子来欢呼,心灵之交无需多言,胜过千言万语,身体虽有小恙,却因此有了更多时间阅读五车之书,窗下日光悠长,适合静心阅读,楼头微风细柔,正宜悠闲居住,人生万事都需要自己去努力,哪怕只是迈出一步,眼前的江山便如同故我一样亲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上的境界,首句“神凝气劲中自足”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的自给自足,不受外界条件(如天气)的影响,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述诗人病中读书、静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赏析
陆游此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诗中“神凝气劲”与“中自足”的对比,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不待晴日相鸣呼”则表达了诗人不为外界环境所动的坚韧与自信,通过描绘病中读书、静居的场景,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之外的另一面——一个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完善的文人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多次被贬,仕途不顺,生活上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更加倾向于内心的修炼与精神的追求,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态度,正是陆游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于个人努力与自我实现的重视,即便是在逆境中,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