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棘枝
唐·李颀
棘枝拔出乱石罅,凛凛生气独有余。
雪霜不改青青色,风雨常含郁郁姿。
野老采樵时见惜,幽人移植晚踟蹰。
何当得此成高树,却向人间看画图。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尤长于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译文
棘枝从乱石缝隙中顽强地生长出来,带着凛然不屈的生命力独自存在,无论经历多少雪霜侵袭,它的颜色依然青翠;无论遭遇多少风雨洗礼,它总是保持着郁郁葱葱的姿态,山野间的老人采樵时都会对它心生怜惜,隐士想要移植它却又犹豫不决,什么时候能让这棘枝长成高大的树木,那时我便可以在人间欣赏到这幅自然的画卷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棘枝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赞美,诗中“乱石罅”与“凛凛生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棘枝生命力的顽强;“雪霜不改青青色,风雨常含郁郁姿”则进一步强调了其不畏艰难、始终保持生机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棘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棘枝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人以“乱石罅”为背景,突出了棘枝生长环境的恶劣,从而更加凸显了其生命力的顽强,诗人还通过“雪霜不改青青色,风雨常含郁郁姿”等句,进一步描绘了棘枝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生机,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棘枝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颀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一度辞官归隐,在隐居期间,他深入自然,观察万物,对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棘枝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其顽强生长、不畏艰难的品质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棘枝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