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桥边艇子横,每因羁旅惬幽情。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泊舟

宋·释绍嵩

古驿桥边艇子横,每因羁旅惬幽情。

半江明月芦花外,一夜秋声雁字中。

客梦悠悠随浪去,乡心切切逐潮生。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西楼酒半醒。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抒发羁旅之愁与归隐之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虽然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获得极高的声誉,但后世对其评价逐渐提升,认为其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古老的驿站旁,小船横卧在桥边,每当我因旅途劳顿而停留时,总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月光洒在半江之上,芦花丛中透出斑驳的光影,秋夜的风声伴随着雁群南飞的阵形,传来阵阵哀鸣,客居他乡的梦境随着波浪远去,归乡的思念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满西楼的夜晚,半醉半醒之间,或许能得片刻安宁。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古驿桥边泊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古驿桥边艇子横”点明了地点与场景,“每因羁旅惬幽情”则揭示了诗人的心境,后四句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半江明月芦花外”、“一夜秋声雁字中”,以及直接抒发情感的“客梦悠悠随浪去”、“乡心切切逐潮生”,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归乡之愿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驿桥边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波澜,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元素,如明月、芦花、秋声、雁字等,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不失美丽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将归乡之愿表达得深切而真挚,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游历广泛的僧人诗人,其创作背景往往与旅途紧密相关,本诗可能是在诗人某次长途跋涉、羁旅他乡时,于古驿桥边泊舟小憩时所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孤独的旅途,诗人不禁心生感慨,将内心的羁旅之愁与归隐之愿融入诗中,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或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