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钗头凤·世情薄(附句,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含关键词意境)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附句: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此句为后人根据陆游生平及诗作意境附会而成,非陆游原句,但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陆游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外患频仍的时代,他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早年曾致力于抗金斗争,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退居家乡,仍心系国家,创作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译文

(以《书愤》为主进行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岳般坚定,记得在瓜洲渡口,大雪纷飞的夜晚,我率领着战舰出征;秋风瑟瑟的大散关前,我骑着铁马冲锋陷阵,我曾自比为塞上长城,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然而如今镜中的我已两鬓斑白,壮志未酬,只能空自叹息,诸葛亮的《出师表》真可谓名垂千古,又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拥有如此非凡的才能和忠诚呢?

释义

“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这句附会之句,表达了陆游虽身处高位(虽非实指公卿,但寓意其心怀天下),却深感忧国忧民之责重如泰山,同时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怀,反问世人是否相信在这尘世之中,还有像放翁(陆游自号)这样既能心系国家又能享受人生乐趣的人。

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表达了诗人对早年壮志未酬、晚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晚年时的壮志难酬,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紧密联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而附句“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则进一步丰富了陆游的形象,使其既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志士,又是一位追求心灵自由的诗人。

创作背景

《书愤》创作于陆游晚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陆游虽多次上书言事,提出抗金复国的建议,但均未被采纳,面对国家的危局和个人的遭遇,陆游深感悲愤,于是写下了这首《书愤》,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和不满,而附句“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则是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人们根据陆游的生平事迹和诗作风格,附会而成的一句诗,用以概括陆游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