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出自哪首诗?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归思

宋·陆游

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

柳色渐深风渐暖,水声初落石初流。

山川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俦。

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已厌倦了七年的游子生涯,春天匆匆而来,却连三日都无法停留,柳色逐渐变深,春风也日益温暖,水声初歇,石头间开始有细流潺潺,这山川虽然美丽,却不是我的故乡;风月虽好,却不是我的伴侣,惆怅地看着东边栏杆旁那一株如雪的白花,人生啊,又能看到几次这样清明的景象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期漂泊在外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赏析

首联“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直接点出诗人对游子生涯的厌倦,以及春天短暂无法久留的遗憾,颔联“柳色渐深风渐暖,水声初落石初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暗含了时光流逝的无奈,颈联“山川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俦”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尾联“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则以惆怅的心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在外而心生厌倦,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无法久留而心生遗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内心的感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