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情之所锺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情之所锺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思君如梦难寻觅,泪湿青衫不觉湿。
月下花前空自忆,风中柳絮总飘忽。
人间多少相思苦,唯有痴心不曾移。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非曹植真实作品,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此模拟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在诗与赋、散文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他性格坦率自然,不拘小节,不拘礼法,颇得曹操喜爱,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最终未能继承曹操的基业。
译文
我所钟情的对象就在我们曹家(这里代指自己或某位曹家女子),不要仗着你的心肠像铁石一样坚硬无情,思念你如同梦境般难以寻觅,泪水浸湿了衣裳却浑然不觉,在月下花前只能独自回忆,风中柳絮总是随风飘忽不定,人世间有多少相思之苦,只有我这颗痴心从未改变。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心上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方无情回应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用“情之所锺在我曹”来强调自己的情感归属,而“莫倚心肠如铁石”则是对对方冷漠态度的指责,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思念的梦境、泪湿的衣裳、月下花前的回忆以及风中飘忽的柳絮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和痴心不改。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和痴心不改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方的冷漠无情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基于模拟作品的背景设定)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曹植青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某位曹家女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段感情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应,诗人深感痛苦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相思之苦和痴心不改的诗歌,虽然这首诗并非曹植真实作品,但它反映了曹植在文学创作中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的特点。
由于这首诗是模拟作品,因此上述解析均基于该模拟作品进行,在实际历史中,曹植并未创作过这首名为《情之所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