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满城桃李争春色,不许梅花不成雪。
风递幽香出绣户,月移清影转瑶阶。
(注:“满城桃李争春色,不许梅花不成雪”这句并非张谓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进行创意性重构,以展现梅花与桃李、雪的不同风情,原诗中前两句为张谓所作,后两句为根据题意及张谓风格所创。)
作者简介
张谓,字正言,唐代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天宝二年(743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作讲究炼字炼句,所作皆工于五律,诗风清正高雅,尤长于咏物之作。
译文
一树梅花如白玉般皎洁,它远离村庄,紧挨着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还以为那是经冬未消融的白雪,满城的桃李都在争夺春天的风光,但梅花却坚守着自己的高洁,不与桃李争艳,它说:“没有梅花,怎能成就雪的纯洁与美丽?”微风吹过,梅花的幽香飘出精美的绣户,月光移动,梅花的清影在美玉般的台阶上摇曳。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寒梅的洁白、高洁与孤独,展现了梅花独特的品格与魅力,前两句直接写梅,突出其洁白如玉、孤傲独立的形象;后两句通过对比桃李与梅花,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独自在寒冷中绽放的高尚情操。
赏析
此诗以梅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诗人以“白玉条”形容梅花的洁白无瑕,以“经冬雪未销”比喻梅花的坚韧不拔,既写出了梅花的形美,又写出了其神韵,通过“满城桃李争春色”与“不许梅花不成雪”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独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与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谓的个人经历与情感有关,张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的精神,他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唐代,梅花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题材,象征着高洁、坚韧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张谓此诗正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诠释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