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云
唐·韩偓
羁云冉冉吾旧识,安得挽之来坐隅。
自有天风相送远,不劳人力强招呼。
作者简介
韩偓,晚唐五代时期诗人、词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幼聪颖,十岁能文,才情出众,历仕唐昭宗、唐哀帝,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后因卷入宫廷斗争,被贬为濮州司马,再贬为邓州司户参军,后依附闽王王审知,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晚年定居福建,韩偓的诗风清新绮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那悠然自得的云朵,是我久违的老友啊,我怎能不将它挽留,让它来到我的身旁坐下呢?云朵自有天风相送,飘向远方,无需人力去强行招呼。
释义
“羁云冉冉吾旧识”一句,以“羁云”比喻漂泊不定的云朵,表达了诗人对云朵的亲切感和旧友般的情感。“安得挽之来坐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云朵挽留至身边的愿望,但这一愿望显然难以实现,后两句“自有天风相送远,不劳人力强招呼”则进一步说明云朵的自由自在,不受人力所限,只能任其随风而去。
赏析
这首诗以观云为题,通过描绘云朵的悠然自得和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以“羁云”为喻,将云朵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诗人也通过云朵的自由自在,反衬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和无奈,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云朵的自由自在与人的束缚无奈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偓被贬之后,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韩偓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官员,也未能幸免于难,他被贬至偏远之地,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