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金丹真入手,飞腾亦在立谈中。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炼丹吟

宋·白玉蟾

若使金丹真入手,飞腾亦在立谈中。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玉蟾(1194年-?),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家经典,尤擅长诗词、书画、符咒、雷法等,是南宋时期道教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后随师学道,游历四方,广结善缘,其诗文风格豪放不羁,充满道家超脱世俗的情怀,他的艺术作品和道教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

译文

如果真能炼就金丹并掌握其奥秘,那么飞升成仙也就在片刻言谈之间,站在千峰之巅,没有任何束缚,于万象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不再为人间的宠辱纷争所累,只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自在的沙鸥,不知何时我将归隐于青山之外,那里月光皎洁,松风阵阵,小径幽深。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炼丹成仙理想的向往,以及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通过描绘炼丹成功后的飞腾景象,以及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展现了诗人对道家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首句“若使金丹真入手,飞腾亦在立谈中”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炼丹成仙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次句“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进一步描绘了成仙后的自由生活,与世俗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使全诗在超脱与宁静中达到高潮。

创作背景

白玉蟾生活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希望通过炼丹成仙来超脱世俗的苦难,此诗正是他在追求道教理想的过程中,对炼丹成仙和归隐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的体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