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弃胡床无长物,尚携拄杖有同行。的释义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

宋·陆游

已弃胡床无长物,尚携拄杖有同行。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寺风烟得径行。

老去功名空自惜,病来人事不胜情。

山前水畔花无数,不向游人浪得名。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已经舍弃了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身边没有多余的物件,但仍携带着手杖有友人一同前行,荒凉的村庄里,雨露滋润,适合早早安眠;野外的寺庙被风烟笼罩,我们得以沿着小径漫步,年老之后,对于功名只是徒然自惜;生病以来,对于人事已难以承受太多情感,山前水畔的花儿无数,它们并不向游人炫耀虚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与友人游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功名的淡泊态度,首联“已弃胡床无长物,尚携拄杖有同行”直接点题,展现了诗人的简朴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游山的所见所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尾联以花自喻,表达了诗人不慕虚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陆游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诗中“已弃胡床无长物”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他对物质追求的超越;“尚携拄杖有同行”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陪伴的温暖,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尾联以花自喻,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不慕虚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晚年时期,他逐渐对功名产生了淡泊之情,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游山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