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时恩厚赐馀生,日与乡闾乐太平。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乐太平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圣时恩厚赐馀生,

日与乡闾乐太平。

草色花香长入目,

柳阴竹影自怡情。

闲来石上观流水,

兴至花间听鸟鸣。

此去蓬莱无远近,

心清便是到蓬瀛。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创办“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并把它作为研究社会历史与自然界的理论基础,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圣明的时代,皇恩浩荡赐予了我余生,

我每日与乡亲们一同享受着太平岁月。

绿草如茵,花香四溢,美景常入眼帘,

柳荫下的竹影让人心旷神怡,自在悠闲。

闲暇时,我常在石上静观流水潺潺,

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欢鸣。

距离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无论远近,

只要内心清净,便如同已到达那仙境蓬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平盛世中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点明时代之恩与个人之幸,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乡村生活的自然美景与闲适情趣,尾联则以蓬莱仙境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清净即是仙境的哲理思考。

赏析

邵雍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感恩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蓬莱仙境为喻,强调了内心清净的重要性,体现了其深厚的哲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邵雍本人却一生不仕,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可和感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坚持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邵雍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