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的释义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蝶梦柳绪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

月下花前空自愁,风中柳絮难停留。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其词作情真意切,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我的梦境与庄周化蝶的梦境无法相接,心中的烦恼和秘密又怎能轻易托付给随风飘荡的张绪柳呢?在月下花前,我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忧愁,而那风中的柳絮,更是难以停留,象征着我的心事也无法安定。

释义

“梦魂不接庄周蝶”一句,借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迷茫,难以与梦境中的自由与超脱相接。“心事肯付张绪柳”则运用了张绪柳的典故,张绪的柳被形容为“风流可爱”,但此处诗人却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心事重重,难以像张绪柳那样轻松自在,后两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在月下花前的孤独与忧愁,以及风中柳絮的漂泊无依,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庄周梦蝶和张绪柳为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忧愁,前两句通过反问的语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故,他的情感细腻而丰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心情低落、内心迷茫时所作,庄周梦蝶的典故象征着他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而张绪柳的典故则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在月下花前的孤独与风中柳絮的漂泊中,他找到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将这份忧愁与迷茫化作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