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游曲
唐·王昌龄
尚书唤客共领略,
远坊十里闻管弦。
琼林玉树相辉映,
月照花前酒满樽。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王昌龄并无直接以此标题及内容流传的诗篇,但王昌龄以边塞诗和宫怨诗著称,同时也有描写宴饮游乐之作,故以此风格虚构。)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尚书大人邀请宾客一同来欣赏这夜色中的美景,
远在十里之外的街坊都能听到那悠扬的管弦之声。
琼楼玉宇与繁茂的树木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月光洒落在花前,酒杯中满溢着佳酿。
释义
此诗描绘了尚书大人夜晚宴请宾客的盛况,首句“尚书唤客共领略”点明了宴会的发起者和目的,即尚书大人邀请宾客一同领略夜色之美,次句“远坊十里闻管弦”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宴会音乐的悠扬动听,连十里之外的街坊都能听到,进一步烘托出宴会的热闹和奢华,后两句“琼林玉树相辉映,月照花前酒满樽”则具体描绘了宴会的环境和氛围,琼楼玉宇与树木相映成趣,月光洒落在花前,宾客们举杯畅饮,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夜晚宴饮游乐的盛况,诗人通过“尚书唤客”、“远坊闻管弦”等细节,展现了宴会的规模和热闹程度,同时又不失雅致和韵味,后两句则通过“琼林玉树”、“月照花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意境,使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艺术的升华。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借鉴王昌龄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上层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王昌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会对这种生活有所观察和描绘,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虚构了一位尚书大人夜晚宴请宾客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上层社会夜晚宴饮游乐的盛况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