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州元帅拥画戟,全家终日楼居仙。的解释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七州元帅楼居仙

唐·罗隐

七州元帅拥画戟,

全家终日楼居仙。

旌旗不断春风里,

山鸟时鸣白昼烟。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七州的元帅手持装饰华丽的画戟,

全家人整天居住在如仙境般的楼阁之中。

春风中旌旗飘扬不断,

白昼里山鸟在烟雾中时鸣时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州元帅(可能指某位拥有七州军权的将领)及其家族的高贵与闲适生活,首句“七州元帅拥画戟”突出了元帅的身份与权威,画戟作为古代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其军事地位和权力,次句“全家终日楼居仙”则通过“楼居仙”的比喻,形容元帅家族生活的优雅与超脱,如同居住在仙境一般,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元帅府邸的春日景象,旌旗飘扬,山鸟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晚唐时期一位高级将领及其家族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元帅府邸环境的描绘,不仅突出了元帅的身份与地位,还借自然景物(春风、旌旗、山鸟、白昼烟)的烘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权贵生活的某种向往或讽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晚年才得以投靠吴越王钱镠,获得一官半职,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仕途不顺、对现实不满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元帅及其家族生活的描绘,既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某种羡慕,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楼居仙”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