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我独自夜泊在高高的船桅之下,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流,月光随波涌动,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峡中的猿猴失去了伴侣,正在独自哀鸣;沙滩上的大雁低垂着翅膀,还在远行。
释义
这首诗前四句写夜景,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凄凉之情,首联写细草微风、旷野星垂、大江奔流,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而又略带苍凉的气氛,颔联写远景,诗人以小见大,以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烘托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愤懑不平,认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文学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尾联以峡猿、沙雁自比,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旅途中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景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凄凉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略带苍凉的气氛,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以峡猿、沙雁自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沿长江东下,途经湖南岳阳一带时创作的,当时,杜甫已经年近花甲,饱经战乱离乡之苦,政治抱负和文学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生活困顿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漂泊天涯的孤寂凄凉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