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的解释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行

唐·韦庄

起来望南山,山烟绕树生。

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

行客几人留驿舍,孤灯独影对青荧。

晨风吹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名声大振,乾宁元年(894年),再试时,进士及第,出任校书郎,乾宁四年(897年),以判官职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祐元年(904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唐朝灭亡,韦庄劝王建建号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追赠秦国公。

译文

起床后遥望南山,只见山间的烟雾缭绕在树丛之间,初时月亮还挂在天边,随着天色渐明,它渐渐沉落在烟雾迷蒙的洲渚之上;而这时,城头上已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江城也随之而苏醒了,驿站里只有几个行客,孤灯独照着他们,青荧的灯光显得格外清冷,晨风吹着我挂起帆篷,春草茂盛,河岸似乎将要与水面齐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行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苏醒,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旅途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两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缺月”与“残角”的意象,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从夜晚到清晨的过渡。“堕烟浦”与“吹江城”的描写,又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城市的苏醒,这两句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旅途中创作的,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他曾在多个地方任职,也多次游历四方,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旅途中,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