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悲歌行》
唐·李贺
黑帜游魂应有数,白衣效命永无期。
黄沙白骨横千里,铁骑金戈战几时。
壮志未酬身先老,悲歌一曲泪低垂。
天涯何处是归路,望断云山梦已迟。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才华横溢,擅长写神仙鬼魅题材,诗风奇特,想象丰富,有“诗鬼”之称,李贺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独特,不拘一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黑旗之下游荡的魂魄应该数不胜数,身着白衣为国效力却永远没有尽头,黄沙白骨遍布千里之地,铁骑金戈的战斗不知何时才能停歇,壮志未酬人已先老,只能悲歌一曲,泪水低垂,天涯何处才是归途,望断云山,梦想已经太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壮志未酬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黑帜游魂应有数”描绘了战场上死亡的惨烈,次句“白衣效命永无期”则表达了为国效力却看不到尽头的悲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壮志未酬的悲凉和归途无望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诗人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黑帜游魂应有数”以黑旗和游魂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死亡的恐怖,次句“白衣效命永无期”则以白衣和效命为对比,突出了为国效力的艰辛和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壮志未酬和归途无望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人生的悲凉和迷茫,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个人的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背景因素都可能对李贺的创作产生影响,使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生的悲凉感慨,也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注: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李贺作品,而是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虚构的,但以上分析均基于虚构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文学价值进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