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番禺道中作
清·查慎行
市桥新涨摇灯影,驿路残泥壮屐声。
人去人来山色里,朝云暮雨石泉清。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又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查慎行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浙西派”诗论的倡导者之一,与朱彝尊、厉鹗并称“浙西三大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市桥边新涨的水波轻轻摇曳着灯火的影子,驿路上残留的泥泞让行人的脚步声更加响亮,人们在山色的掩映中来来往往,早晨的云雾和傍晚的细雨让山间的石泉更加清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番禺道中所见所感,首句“市桥新涨摇灯影”通过“新涨”和“摇灯影”两个意象,展现了雨后市桥边水波荡漾、灯火摇曳的美丽景象,次句“驿路残泥壮屐声”则以“残泥”和“壮屐声”描绘出驿路上泥泞难行,但行人依然坚定前行的情景,后两句“人去人来山色里,朝云暮雨石泉清”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景色的变幻和石泉的清澈,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番禺道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雨后市桥、驿路、山色、云雾、石泉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也通过描绘行人在泥泞中前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人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游历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时所作,番禺地处珠江三角洲,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番禺道中景色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也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