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王羲之
唐·李白
逸少亡来欲千载,眼中髣佛见清真。
书传四海称楷则,名重三朝作羽人。
金灶丹成无复日,玉楼人去有空尘。
临风想望千秋外,箫鼓声声入梦频。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王羲之去世已近千年,但在我眼中仿佛还能看到他清逸脱俗的身影,他的书法传遍四海,被誉为楷模,名望在三朝之间如同仙人般崇高,金灶炼丹的日子已成过往,玉楼人去后只留下空寂的尘埃,我站在风中遥想千秋之外的往事,箫鼓声声常常在梦中回响。
释义
本诗是李白怀念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首句“逸少亡来欲千载”直接点出怀念的对象及时间跨度,“逸少”是王羲之的字,表达了诗人对王羲之去世已久的感慨,次句“眼中髣佛见清真”通过幻觉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王羲之清逸形象的深刻印象,接下来两句“书传四海称楷则,名重三朝作羽人”赞美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最后两句“金灶丹成无复日,玉楼人去有空尘,临风想望千秋外,箫鼓声声入梦频”则通过炼丹、玉楼等意象,表达了对王羲之逝去后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赏析
本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对王羲之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金灶丹成”、“玉楼人去”等,既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又深化了怀念的主题,诗人通过“眼中髣佛见清真”等幻觉描写,将怀念之情表达得深切而动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思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游历四方、饱览名胜的时期,王羲之作为东晋时期的书法大家,其书法成就和人格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对王羲之的书法和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念之作,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表达了对王羲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