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泽乘车终碌碌,上方请剑漫区区。出自哪首诗?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下泽乘车终碌碌,上方请剑漫区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国与家,成功都源于勤俭,衰败则起因于奢侈,哪里一定要用琥珀来做枕头,哪里一定要用珍珠来装饰车辆呢?运气不好的时候金子也会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乘坐简陋的下泽车的人终究会碌碌无为,而向皇帝请求赐剑的人也只是徒劳无功。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深刻见解,前两句强调了勤俭与奢侈对于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中间两句用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朴素与奢华的对比;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机遇与努力在人生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有些人虽然有志向但终究难以实现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乱、人生起伏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下泽乘车”与“上方请剑”,形象地说明了机遇与努力在人生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有些人虽然有志向但终究难以实现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兴衰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在诗中,他既批判了奢侈浪费的作风,又强调了勤俭持家、治国的重要性;既表达了对于机遇的渴望和对于努力的肯定,又揭示了人生中的无奈和遗憾,这些思想情感都深深地烙印在诗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