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与後人评此老,一丘一壑过元规。出自哪首诗?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娉婷已胜碧桃枝。

从来此老无拘束,得似游丝百尺随。

更有高情与风月,一丘一壑过元规。

付与後人评此老,人间盛事今全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新长出的竹子无法自我支撑,但其婀娜多姿已经超过了碧桃的枝条,自古以来这位老者(指竹子或诗人自喻)就没有受到过任何拘束,就像那随风飘荡的百尺游丝一样自由自在,他还有更高的情怀与风月相伴,在一丘一壑之间超越了东晋名士谢元规(此处借指世俗的功名束缚),把这些都留给后人去评判这位老者吧,因为像这样的人间盛事现在已经非常稀少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姿态和诗人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高洁情怀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一丘一壑过元规”一句,借用了东晋名士谢元规的典故,暗示诗人自己超越了世俗的功名束缚,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和高洁品质,诗人以竹子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高洁情怀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一丘一壑过元规”等句,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展现了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其弟苏辙共同游览华藏院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低谷的时期,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人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姿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自己对自由、高洁情怀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这也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