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5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江誓

宋·文天祥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锋。

黄旗侔王气,金柝惊夜空。

南斗功名杳难继,西山风木悲何穷。

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

身既死矣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身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示例,实际中文天祥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但风格与意境接近其真实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朝代:南宋末年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次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坚决反对议和,被元军扣留,押解北上,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文天祥在燕京慷慨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后世追谥为“忠烈”。

译文

江河之水无法洗去古今的遗恨,但天地之间却能明白忠臣义士的赤诚之心。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忠臣义士遭遇不幸的深深同情,以及对于天地能够明辨是非、理解忠臣义士高尚情操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句诗以江河与天地为对比,突出了忠臣义士的悲壮与崇高,江河之水虽然浩渺无垠,却无法洗去历史的遗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并不能消除人们对于忠臣义士遭遇的悲痛与遗憾,而天地之间,却能明白忠臣义士的赤诚之心,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与真理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于天地公正无私的赞美,这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悲壮与崇高的美感。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难的严峻形势,他挺身而出,誓死保卫国家,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失败,在狱中,他回顾历史,感慨忠臣义士的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壮与崇高的诗篇,虽然此诗为示例创作,但文天祥的真实作品中确实充满了对于国家、民族和忠臣义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正义与真理的坚定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