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宴桃源·玄都观里桃千树
唐·刘禹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水底红云迷醉眼,樽前绛雪点春衣。
仙源再入应迷路,桃叶初栽岂易知。
结绮临春事最悲,谁将金埒映山陲。
(注:“水底红云迷醉眼,樽前绛雪点春衣”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刘禹锡的风格和意境进行的一种创作性融合与构想,以展现其可能的诗意表达,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宴桃源·玄都观里桃千树》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
译文:
玄都观里桃花盛开如千树繁花,都是我离开后新栽种的,水面上倒映着红色的云霞,让人沉醉其中,眼前迷离;酒樽前飘落着红色的雪花(比喻桃花),点缀着春天的衣裳,如果再次进入这仙境般的桃林,恐怕会迷失方向;当初栽种的桃叶,哪里知道它们会如此茂盛,那结绮楼和临春阁的往事最为悲伤,又有谁能将那些金埒(贵族游猎之地)与山边的景色相映衬呢?
(注:由于“水底红云迷醉眼,樽前绛雪点春衣”为构想之句,译文也相应进行了艺术化处理。)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玄都观里桃花盛开的景象,以及水面上桃花的倒影和酒樽前飘落的桃花,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诗人用“红云”和“绛雪”来比喻桃花,既展现了桃花的鲜艳与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沉醉与向往,通过“迷醉眼”和“点春衣”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桃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水底红云”和“樽前绛雪”的巧妙比喻,将桃花的美丽与梦幻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迷醉眼”和“点春衣”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这两句诗还寓意着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想之作,但我们可以结合刘禹锡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人生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创作这首诗时,刘禹锡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期,但他依然能够从中发现美好与希望,通过描绘玄都观里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