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附加句:
晨炊欲熟客未觉,夜漏渐残人尚行。
(注:此附加句并非直接出自王禹偁的《村行》,但为配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模拟其可能作为该诗意境延伸的想象之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
译文
(原诗部分)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泛黄,任由马匹悠闲地前行,我的山野之趣油然而生,万千的山谷回荡着秋声,那是晚风穿过林梢的籁响;数座山峰默默无语地矗立在夕阳的余晖中,棠梨的落叶红得像胭脂一般,荞麦花开得洁白如雪,散发着阵阵清香,为何我在吟诗之后忽然感到惆怅?只因那村边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仿佛就是我的故乡。
(附加句想象)
早晨的炊烟即将散去,饭菜快要煮熟,而客人还在沉睡未醒;夜晚的漏刻渐渐接近尽头,人们却还在路上行走,未曾停歇。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秋日山野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附加句则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忙碌并存,晨昏交替中的生活节奏。
赏析
《村行》一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秋日乡村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野的秋色、秋声、秋香以及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附加句虽非原诗内容,但以其独特的意境,为原诗增添了一份生活的真实与温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忙碌交织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王禹偁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此诗可能作于其被贬期间,面对自然美景,诗人心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有对仕途不顺、思乡情切的无奈与惆怅,附加句虽非原诗背景,但可想象为诗人在乡村生活中观察到的日常景象,反映了其深入生活、关注民生的文学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禹偁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的文学追求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