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蝉
唐·贾岛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风叶乱鸣汀。
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任命为长江县主簿,故后世又称他为“贾长江”,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那苦思苦吟的精神,在唐末五代影响极大。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诗歌以构思新奇、用词精准而著称,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贾岛的诗风独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病弱的蝉无法飞翔,只能在我的手掌中爬行。
它折断了翅膀却依然轻薄有力,发出的吟唱酸楚而清澈。
露水凝结在它的腹部,风中的树叶与它在汀洲上共鸣。
我心中还有一桩遗憾无人能懂,那就是再也听不到那蝉声满寺的时节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病弱的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遗憾,蝉的折翼与酸吟,象征着诗人的坎坷命运与内心的痛苦,而“露华凝在腹,风叶乱鸣汀”则描绘了蝉所处的凄清环境,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悲凉心境,最后两句“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与无奈,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孤独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形态与声音,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诗中“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蝉的虚弱与无助,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则展现了蝉的坚韧与不屈,即使折翼依然能发出清澈的吟唱,最后两句“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则表达了诗人的深刻遗憾与孤独感,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有关,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使他深感沮丧与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只病弱的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遭遇,蝉的折翼与酸吟,可能象征着他在科举道路上的坎坷与挫折;而“尚余一恨无人会”则表达了他对无人理解自己痛苦的遗憾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蝉的描绘,更是对贾岛个人命运的深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