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柁楼长笛哀。出自哪首诗?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永日,肯随车马去长安?

变体(含关键词“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柁楼长笛哀”)

(注:此变体为根据题意虚构,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解析将围绕此虚构情境展开。)

海天东望夕茫茫,少年许国忽衰老。

灯火万家心未静,心折柁楼长笛哀。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星河一道水中央,壮志难酬泪满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变体部分)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暮色苍茫,少年时曾许下报国之志,转眼间却已衰老,万家灯火映照下的城市,我的心却难以平静,听到柁楼上长笛的哀鸣,心中更是悲痛欲绝,风吹动古木,如同晴天之雨,月光照耀着平沙,仿佛夏夜的霜雪,星河璀璨,倒映在水中央,而我壮志难酬,只能泪满衣裳。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海天一色的壮阔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细腻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深感慨,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衰老无力形成鲜明对比,长笛的哀鸣更是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

赏析

此诗在保持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的特点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柁楼长笛哀”一句,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国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虚构情境)

此变体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白居易在晚年时期,面对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境遇,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在一次江楼夕望时,他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如今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现实,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国家的深深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