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唐·杜荀鹤
萧萧蓬鬓虽衰矣,追逐乡邻尚有馀。
为报邻家求酒伴,隔篱呼取尽馀杯。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庐山,后游历各地,晚年依附于镇海节度使钱镠,任从事等职,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虽然我这蓬乱的头发已经斑白,但追逐乡邻的脚步仍然有力,为了回应邻居的请求,成为酒伴,我隔着篱笆高声呼唤,邀请他们一起饮尽杯中的余酒。
释义
“萧萧蓬鬓虽衰矣”描绘了诗人年迈、头发斑白的形象;“追逐乡邻尚有馀”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精神矍铄,依然能与乡邻们一起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乡邻们共饮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欢乐。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首句“萧萧蓬鬓虽衰矣”以自嘲的口吻引出自己的年迈形象,但紧接着的“追逐乡邻尚有馀”却透露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诗人与乡邻们的亲密关系以及乡村生活的和谐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或游历乡村期间,晚年的杜荀鹤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中,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晚年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背景下,人们渴望安宁、和谐生活的普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