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愁
宋·欧阳修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问征人蓟北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边烽夜夜照狼山,寒角声声动戍楼。
嗟尔戍人莫惆怅,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汉朝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却不关心戍守在蓟北边疆的士兵的愁苦,残留的敌人虽然弱小,但朝廷却没有长远的谋略去消灭他们,只有我这个孤独的臣子独自心怀忧虑,边疆的烽火夜夜照亮狼山,寒冷的号角声声震动着戍守的城楼,唉,你们这些戍守边疆的人啊,不要过于惆怅,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人又有几人能够平安归来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边疆士兵的愁苦和朝廷对边疆事务的忽视,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忧虑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诗中“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两句,直接点明了朝廷对边疆问题的忽视和诗人个人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士兵的愁苦为背景,通过对比朝廷的安逸与边疆的动荡,揭示了北宋时期边疆安全问题的严峻性,诗人以“孤臣”自居,表达了自己对边疆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不作为的无奈,诗中“边烽夜夜照狼山,寒角声声动戍楼”两句,通过描绘边疆的烽火和号角声,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动荡和士兵的艰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边疆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但朝廷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欧阳修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诗中通过对边疆士兵的描写和对朝廷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诗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