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门乞食僧持钵,关路哦诗客跨驴。的释义

生辉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诗

唐·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闲居日清静,吟咏有诗书。

林下樵风至,溪边钓月出。

市门乞食僧持钵,关路哦诗客跨驴。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州任上,曾三次遇盗,写有《遇盗三首》,后迁主客员外郎,不久,又转为滁州刺史、润州刺史,大和年间,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牧童真是无奈啊,竟放牛来吃我的竹子,我闲居的日子清静无比,每日里吟咏诗书,树林间吹来了樵夫的风,溪边垂钓时月亮悄悄升起,在市集门口,有僧人捧着钵盂乞食;在关隘的路上,有客人骑着驴子吟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生活场景,既有对牧童放牛吃竹的无奈,也有自己闲居清静、吟咏诗书的惬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僧人在市集门口乞食、客人在关路上吟诗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诗的风味,前两句写牧童放牛吃竹,既表现了牧童的顽皮,也反映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珍惜,中间两句则写诗人自己的闲居生活,清静而惬意,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僧人和客人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前两句的“无奈牧童何”与“闲居日清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牧童行为的无奈和对自己闲居生活的满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僧人和客人的形象,烘托出了山中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使整首诗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涉早年曾客居梁园,逢兵乱后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这段经历可能使他对山林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后来,他虽曾出仕为官,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遇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通过描绘僧人和客人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风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