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这句诗出自南朝宋时期诗人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朝宋·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作品多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峻拔豪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边亭的报警文书一到,烽火传到了咸阳城上,征调军队驻守广武,分兵救援朔方,深秋时节,战士们的筋骨更加坚韧,敌人的阵容也精锐而强大,天子手按宝剑发怒,使者们在路上遥遥相望,军队像雁群一样沿着石径行进,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渡过桥梁,箫鼓声中流露出汉家的情思,旌旗和铠甲上凝结着胡地的寒霜,疾风从边塞吹起,沙砾随风飘扬,战马身上的毛缩得像刺猬一样,角弓也冻得拉不开,时局危难时才能看出臣子的气节,世道混乱时才能识别忠良,投身到君主面前,为国献身,死后成为国家的英灵,为了国家而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与其在床上呻吟而死,哪里比得上挺身而出去战场杀敌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坚定态度,诗中“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一句,更是强调了诗人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病死在床上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等,使得诗歌画面感强烈,富有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强调了战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坚定态度。
创作背景
南朝宋时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鲍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难之际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家献身,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坚定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呼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