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老骥伏枥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其意境相近,且为这首诗中的名句,以下解析基于整首诗,但会特别关注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译文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的长短,不只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吧。

释义

这首诗以“老骥伏枥”起兴,表达了曹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懈的追求,他相信人的命运不完全由天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保养,可以延长寿命,实现理想。

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以千里马自喻,形象地表达了曹操虽已年迈,但雄心不减的壮志,这与您提供的关键词“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中的意境相呼应,都表达了对于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于继续前行的渴望,曹操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天定,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保养来改变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在晚年所作,当时他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随着年岁的增长,曹操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曹操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也向世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