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群玉
安得仙翁索米术,一生留此弄寒泉。
松风清韵远相闻,竹露微凉夜更鲜。
月出东峰照茅屋,云生西岭隐松烟。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猿啸碧天。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这样一首完全匹配的诗,但李群玉确有山居题材的作品,且风格与此相近,故以此形式进行创作与解析。)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怎样才能学到仙翁索取米粒的仙术,让我一生都能留在这清冷的泉水边嬉戏呢?远处传来阵阵松风的清韵,竹叶上的露珠带来夜晚的丝丝凉意,更加清新宜人,月亮从东边的山峰升起,照亮了简陋的茅屋,西边的山岭上云雾缭绕,隐没了松树和炊烟,这里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只有孤独的猿猴在碧蓝的天空下长啸。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幽远的山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首句“安得仙翁索米术”以设问开篇,引出诗人对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向往;接着通过“松风”、“竹露”、“月出”、“云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意境;尾句“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猿啸碧天”则借孤猿之啸,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诗中“松风清韵”、“竹露微凉”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操,而“此中真意谁能解”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疏离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李群玉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来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