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黏石磴扪萝上,灯耿云房扫榻眠。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石屋山

唐·刘长卿

苔黏石磴扪萝上,灯耿云房扫榻眠。

暂拂尘衣同盥漱,闲听天籁静诸缘。

空山鸟过稀人迹,深树萤飞照水烟。

欲问禅机心已悟,不须更说夜如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诗,尤其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心境,其诗作也因此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气息。

译文

踏着黏滑的苔藓,沿着石阶攀援而上,手抓藤萝,终于到达山顶的石屋,屋内灯光昏黄,云气缭绕,我扫净床铺,安然入眠,暂时拂去身上的尘埃,与友人一同洗漱,闲坐静听自然界的和谐之音,让心灵归于宁静,空寂的山中,鸟儿飞过,人迹罕至;深邃的树林中,萤火虫飞舞,映照在水雾之上,想要询问禅机,心中已然领悟,无需再多言,这宁静的夜晚仿佛永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石屋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幽静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平和,诗中“苔黏石磴扪萝上”描绘了攀登的艰辛,“灯耿云房扫榻眠”则表现了到达后的安宁。“暂拂尘衣同盥漱”和“闲听天籁静诸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暂时忘却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空山鸟过稀人迹,深树萤飞照水烟”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与神秘,“欲问禅机心已悟,不须更说夜如年”则透露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对时间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石屋山的幽静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烦恼的摒弃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苔黏”、“石磴”、“扪萝”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攀登的艰辛,而“灯耿”、“云房”、“扫榻眠”等词语,则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游历山水时所作,石屋山作为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成为了诗人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慰藉的避风港,诗人通过描绘石屋山的幽静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摒弃,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对时间的超脱,体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