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万里已关天,采药名山亦宿缘。的释义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仙

唐·李群玉

西游万里已关天,采药名山亦宿缘。

云外飞鸿时隐现,林间啼鸟自流连。

丹炉未熟心先老,白发频生梦未圆。

欲问仙家何处有,洞天福地觅神仙。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工于诗文,尤其擅长近体诗,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许多文人的赞誉。

译文

向西游历万里已至天边,在名山大川中采药也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云外飞鸿时隐时现,林间啼鸟自由自在地啼鸣,炼丹的炉子尚未炼成丹药,心却已经老去,白发频生而求仙之梦仍未实现,想要询问仙家到底在哪里,只得到洞天福地去寻觅神仙的踪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群玉对求仙问道的执着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挣扎,首联“西游万里已关天,采药名山亦宿缘”表达了诗人为了求仙而游历万里、遍访名山的决心和缘分;颔联“云外飞鸿时隐现,林间啼鸟自流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颈联“丹炉未熟心先老,白发频生梦未圆”揭示了诗人求仙未成的无奈和悲哀;尾联“欲问仙家何处有,洞天福地觅神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家踪迹的渴望和探寻。

赏析

这首诗以寻仙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求仙问道的执着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挣扎,诗中“西游万里”、“采药名山”等词语,不仅描绘了诗人艰辛的求仙之路,也体现了诗人对仙道的坚定信仰。“云外飞鸿”、“林间啼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颈联的“丹炉未熟心先老,白发频生梦未圆”则深刻揭示了诗人求仙未成的无奈和悲哀,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个人的信仰追求和时代背景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道教、佛教等宗教思想广泛传播,对当时的社会和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群玉作为一位深受宗教思想影响的诗人,对求仙问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名山、探寻仙道的过程中,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和抒发,诗中流露出的无奈和悲哀,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现实背景对诗人心灵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