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
知君此外无他求,有求宁踏三山路?
(注:“知君此外无他求,有求宁踏三山路?”这两句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作为附加句融入此次解析中,模拟一种情境下的创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情感,贾岛的诗歌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
我知道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追求,如果有所求,宁愿踏上那艰难的三山路吗?
释义
原诗释义:
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得知隐者已经去山中采药,而山中云雾缭绕,难以寻找其具体所在,这既表现了隐者超脱世俗、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附加句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赏,认为隐者除了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外,别无他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如三山路),也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前行。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隐者生活的神秘和超脱,通过询问童子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引出了隐者的行踪不定和超脱世俗的形象,诗中的“云深不知处”一句,既表现了山中的云雾缭绕、景色迷人,又暗示了隐者生活的神秘和难以捉摸。
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原诗的主题,通过表达对隐者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赏,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自由的追求,这两句诗不仅与原诗相得益彰,还赋予了整首诗更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过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寻,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这种生活状态下的一种内心独白或感悟,表达了他对隐者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