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附句: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
(注:附句“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并非杜牧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添加的想象之句,用以描绘秋夜中老少共赏美景的温馨场景。)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译文
原诗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照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轻盈的丝绢小扇,扑打着空中飞舞的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水,我静卧在床上,遥望着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附句译文:
就连那老翁也学着痴情的年轻人,在秋夜里追逐着流萤,直到衣衫被露水打湿。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秋夜中的烛光、画屏、小扇、流萤、夜色、牵牛织女星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爱情的向往。
附句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场景,将老翁也纳入其中,展现了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在秋夜中共赏美景的和谐画面,增添了诗歌的温馨与趣味性。
赏析
杜牧的《秋夕》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原诗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以“银烛”和“秋光”的清冷,映衬出画屏的幽静;“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或诗中人物在秋夜中的闲适与乐趣,后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更是将秋夜的凉爽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结合,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附句“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将老翁的形象引入诗中,使得诗歌的场景更加生动、丰富,这种老少共赏、其乐融融的画面,不仅展现了秋夜的温馨与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秋夕》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描写秋夜景象的诗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与忧虑,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或社会批判,而是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去描绘和感受秋夜的静谧与美好,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正是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一种自我慰藉和心灵寄托,附句的加入也反映了后人对杜牧诗歌的热爱和再创作,使得这首诗歌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