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的释义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邺城

唐·汪遵

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空余赤子艰难泪,谁记青萍血战时。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哀帝年间(827年-907年),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风格峻拔,意境深远,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汪遵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好历史,他的诗作多反映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评论,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历史的思考,汪遵的咏史诗在唐代颇有名气,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袁绍与曹操多次交战、相持不下的邺城之地,外族的军队(比喻为犬羊)竟然堂而皇之地来来去去,这里只留下百姓们因战乱而流的艰难泪水,又有谁还记得当年那青萍剑下血战时的悲壮场景呢?

释义

“袁曹百战相持处”指的是袁绍与曹操在邺城一带多次交战、相持不下的历史场景。“犬羊堂堂自来去”则是以犬羊比喻外族军队,讽刺他们在中原地区肆意横行、无人阻拦的嚣张气焰。“空余赤子艰难泪”表达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谁记青萍血战时”则是对历史记忆的呼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

赏析

这首诗以邺城为背景,通过描绘袁绍与曹操的交战以及外族军队的入侵,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历史的遗忘,诗人以“犬羊”比喻外族军队,既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愤慨和蔑视,也暗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混乱和无力抵抗。“空余赤子艰难泪”一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历史记忆的呼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的社会状况有关,唐代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族入侵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汪遵通过咏史的方式,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袁绍与曹操的交战以及外族军队的入侵等历史事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和民族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