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甲子最畏雨,榜舟入市闻古语。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朝甲子最畏雨

明·杨慎

明朝甲子最畏雨,榜舟入市闻古语。

云低水阔晚来风,白浪如山欲行苦。

渔翁撒网横江浦,客子停桡问酒垆。

世事悠悠何足问,且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官员,杨慎自幼聪颖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偕同朝臣伏阙哭谏,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世未得赦还,卒于戍所,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著述甚丰,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哲学、民俗风物等,是明代文化巨人,被后人尊为“明代第一才子”。

译文

明朝甲子年最怕下雨,我乘着船进入市集听到古老的言语。

乌云低垂,水面宽阔,傍晚时分刮起了风,白浪如山,行船艰难困苦。

渔翁在江边撒网捕鱼,旅人停船询问岸边的酒馆。

世事纷扰多变,哪里值得去过问,姑且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甲子年间,作者乘船入市时遇到风雨交加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明朝甲子最畏雨”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即甲子年对风雨的畏惧,接着通过“榜舟入市闻古语”引出下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诗中“云低水阔晚来风,白浪如山欲行苦”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而“渔翁撒网横江浦,客子停桡问酒垆”两句,则通过渔翁和旅人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象,又有细腻的人文关怀,最后两句“世事悠悠何足问,且将心事付沙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将全诗的主题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的生平经历有关,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景象和渔翁、旅人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杨慎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