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毛爪齿俱外物,天地大化终无情。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物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发毛爪齿俱外物,天地大化终无情。

万物芸芸各归根,何须惆怅怨枯荣。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毛发爪牙都是身外之物,天地间的大自然变化终究是无情的,万物纷繁生长最终都要回归本源,何必为它们的枯荣衰败而惆怅怨叹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衰亡的深刻认识,首句“发毛爪齿俱外物”,指出人的毛发、爪牙等都是外在的、不永恒的部分;次句“天地大化终无情”,强调自然界的演化是无情的,不会因为个体的意愿而改变,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万物生长衰亡的自然规律,劝慰人们不必为此而过度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衰亡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比“外物”与“大化”,强调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万物的有限性,从而引导人们正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也通过“万物芸芸各归根”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与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丰富,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顺应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到排挤和贬谪,晚年的他,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观察自然、思考生命的过程中,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衰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