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忧国
宋·陆游
半世去国风埃面,一片忧时铁石心。
临水登山犹有兴,可能无地着愁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半生漂泊在国事的风尘之中,脸上沾满了尘土;但内心却如铁石一般坚硬,始终怀揣着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即便是在临水登山之时,我仍然保持着一份兴致,但这份兴致背后,又怎能掩盖得住我内心深重的愁绪呢?
释义
“半世去国风埃面”描述了诗人陆游半生漂泊、历经国事艰辛的生活状态,脸上沾满了尘土,象征着其经历的磨难与风霜。“一片忧时铁石心”则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忧国忧民之心,如同铁石一般坚硬不屈。“临水登山犹有兴”展现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不失生活情趣的一面,但紧接着的“可能无地着愁深”则揭示了其内心深重的愁绪,无处排解。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抒发其忧国忧民情怀的佳作,首句以“半世去国风埃面”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半生漂泊、历经国事艰辛的生活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次句“一片忧时铁石心”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忧国忧民之心,情感真挚而深沉,后两句“临水登山犹有兴,可能无地着愁深”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不失生活情趣的一面与其内心深重的愁绪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患频仍,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晚年时期,他深感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愁绪,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颗始终不渝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