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娟娟月上明江练,黯黯天低糁玉尘。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从军,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他的诗作题材广泛,以乐府诗著称,善于描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语言简练,风格朴实,王建与韩愈、白居易等人有交往,是唐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夜的露水悄然无声地打湿了桂花,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照亮了如练的江水,天空显得低沉,仿佛撒下了玉尘般的星星点点,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家呢?
释义
娟娟月上明江练:形容月亮升起时,月光如娟娟细流般洒落在江面上,使江水明亮如练。
黯黯天低糁玉尘:天空显得低沉昏暗,星星点点如同撒下的玉尘,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月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庭院、树木、桂花、月亮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娟娟月上明江练,黯黯天低糁玉尘”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美景,以及天空的深邃与神秘,最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人们在中秋之夜共同仰望明月、思念亲人的普遍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描写中秋月色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作为一位出身贫寒、早年从军的诗人,王建可能经历过与家人分离、思念亲人的痛苦,在中秋之夜,他仰望明月,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喜欢以诗会友、抒发情感,这也为王建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