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变体(含关键词“老来乐事少关身,犹喜尊前见玉人”意境)
老来乐事少关身,犹喜尊前见玉人。
有限年光须尽醉,且将诗酒趁青春。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蕴创作,非晏殊原句,但保持了原诗的风格与情感。)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晏殊以词著称,其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多抒发人生感慨、离愁别绪及欢愉之情,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译文
(变体)
年老之时,快乐的事情已不多与自己相关,但仍旧欣喜的是在酒宴前能见到那如玉般美丽的人,有限的生命里,应当尽情享受欢愉,不如把握当下,用诗酒来陪伴这宝贵的青春时光。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在年老之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尽管岁月流逝,乐事渐少,但能在酒宴中见到心仪之人,仍是一种难得的喜悦,诗人借此劝诫人们要珍惜眼前人,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享受生活的乐趣。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及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老来乐事少关身”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接受;而“犹喜尊前见玉人”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珍惜,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并非晏殊原句,但结合晏殊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此类情感的表达可能源于他个人对生命、爱情及仕途的深刻体验,晏殊一生仕途顺畅,但晚年也难免面临身体衰老、亲友离散的现实,这种背景下,他可能对生命有限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创作出表达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诗词,晏殊作为一位情感细腻、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文学家,他在酒宴中见到美丽的女子,心生欢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构成了他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